羽毛球與人

我蠻喜歡打羽球的,因為揮拍的快感加上打出去的聲音,可以讓我壓力全消。
搬到台北後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開始和同事親近一點,下班不用急著走,有多一點時間可以聊天,甚至,一起去打個羽球。而這個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開始。


我有點人群恐懼症,至少回到台灣後我開始覺得我不喜歡與人互動。或許是過去經歷了一些不快樂的事情,加上自己比較內向,社交成了我目前最大的問題。
尤其是這周主管叫我去面談了大概三十分鐘。很簡單的一個重點,那就是要開始轉面自己的目標了,從建立客戶聯繫,升級到「深化聯繫」。並特別強調說,要開始想方設法去和客戶打好關係了。


確實,這點相當的重要,目前看來自己和客戶聊天的話題基本上
1.      天氣
2.      有沒新單
3.      遊戲狀況如何
其實這就是主軸了,在進階一點,目前最深的就是雙11買了些什麼。此外,似乎沒有太大的延伸,作為一個隔海的商務,如何保持好關係,這確實是一個挑戰。


而面對深化社交部分,主管提出一個還不錯的建議,那就是「先從身邊人做起」。透過和每天常見的同事建立聯繫與感情,來培養自己的溝通或是互動能力,這樣或許是個不錯的切入點。確實,有了這個思考脈絡,我逼著自己參加了這次的羽球活動。


每周四,公司營運部門會有人發起一個夜晚打羽球活動。透過著活動,從原本三兩人打,變成現在大概有快20人一起參加了。在其中,大家參與的目的都不同,除了運動外,那似乎是酒桌椅外最好聯繫感情的地方了。場下的人抱怨一下新街的客戶;場上的人用打出呼嘯響聲的球速宣洩壓力。更重要的是,讓原本和許多單位業務沒交集的我,多認識了一些面孔。

打了球,留了汗,大家有過照面後,覺得明天的工作在碰面狀況應該會好一點。會這樣轉換嗎?我不清楚,但從頭廣告的角度來說,當目的確定「增加社交技能」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曝光到對的地方。

什麼是對的地方呢?這點眾說紛紜,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比較確定的就是,當自己感受到不舒服或是抗拒的時候,那基本上這個地方就是對的地方。如果恐怖,那正好訓練膽量;如果顯得害羞,那正好訓練恥度;如果沒錢,那正好激發鬥志;如果浪費時間,那說明自己對時間有意思識,還算是有救的。


做業務的過程,我常想我自己害其他業務最大的不同會是什麼呢?目前還沒有答案或是定論,但我確定,至少要讓我不怕人,更精準地說,不要讓人害怕我。相信堆很多老鳥來說,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期望。只是,換個角度講,大家覺得走在路上會信任誰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會發現,這並不容易了。今天踏出了一步,未來如何呢?不清楚,但確定的是,得不斷地前進與進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