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初戀,像是冬夜加班完配蜜桃玫瑰紅酒般的酸甜

圖片
初戀階段,不論在物理上或是心理上,都是極具魅力和想像力的一個時期吧。每個人的初戀時期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喉結剛長變聲時、是會穿短裙的冬天、是回十字簡訊未眠的夜。 想想,自己也是屬於初戀來得比較晚,大概在大三左右,儘管只有延遲了四年,但是後遺症卻將近有十年之久,可報工傷否? 而這次 Netflix 在上映的「初戀」又讓我重溫了一下當初的美好想像。 原本以為會看到哭,沒想到中間就猜出劇情了。只能說,要是邏輯推演得了,但是離現實差異太大的,實難有共鳴。 畢竟,分離將近十年,並且還可以這麼陰錯陽差地透過計程車監聽、相遇以及對方這麼巧的失婚、保持單純,還會回頭追你到機場 …. 這真的是奇蹟了。 我很喜歡這張圖,初戀有一個特質,首先就是要有「觸電」般的「感應」,或是一見鐘情的感受。這幕很能突顯出:一個自信的女生,吸引了一個愛慕他的小男孩。 小男孩青澀的樣貌,迎面遇到那位渴慕以久女孩,女孩單純卻又自信的昂首信步。雙方未言,故事已經悄悄展開。 那一刻是難忘的、那瞬間是可以 80 歲看夕陽還回味的,這應是初戀的美好了。 好了,別寫太多,否則寒夜配燒酒,難保不破壞別人幸福婚姻了。

1212下一個10年

  人生下個十年目標是什麼,今天給自己一個目標,那就是賺10個小目標吧。 這數字怎麼來的,就是對標最頂尖律師,一年大概賺1個小目標左右,所以定這樣的標準不為過。 下一個十年,如果希望可以達到超過自己預期的收益,那麼倚靠的不只有「專業」,更要有和相信「自己秉性的發展」、以及「不可捉模的契機」。 過去十年,我把趨勢、趨勢擺第一,但我錯了;長期而言應該是 秉性優勢>契機把握>專業疊加與修正 換言之,現在最要的,以及最為急迫的反而是如何挖掘出自己的「優勢」。缺乏自己優勢、特點的工作不但做不長,而且很難有熱情。熱情是一種你感覺得到、以及捉模得到、動靜看得到的變化。 給自己三年時間在摸索與找准定位。將會是三階短中第一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

獵頭不找你,是因為他們打聽到你忽略的評價

「Hi , 有空嗎?這邊有幾個工作希望跟您聊一下。」雖是個忙碌的下午,不過接到獵頭的電話與工作分享,還是不禁高興了一下。 只是考量到職還不久,索性開頭就說回絕了。 豈料,震驚我的是下一句: 「真的不考慮嗎?因為聽說你們公司台灣據點要撤掉了,還是你們組沒問題呢?」。 當下我一臉震驚,因為沒想到公司要做組織變更,我竟然還是從獵頭聽到,而非內部! 雖然有耳聞組織調整,但沒想到是直接裁撤。 震驚之餘,我追問到獵頭是如何得知此消息的,他回答道「當然啊,你們公司在台灣才多少人,一半都是我介紹的,有幾個業務都主動跟我聯絡了還催促我趕緊給他們工作。」 這句話,不曉得大家的理解是什麼,至少對當下的我而言,訊息量有點大: 第一:業務單位受到波及了,但是我尚未知悉(後來證明我們未受影響)。 第二:獵頭也是重要的資訊源,不管對內、對外、對產業,都具有資訊的重要傳播性。 (換言之,注意對話隨時都可能成他人之托)。 第三:既然業務都要走了,何不優先幫他們呢? 撇除內部調整的真實性,至少,好奇外部徵才者是如何看待同仁的。因為在這時代,用第三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或是對照別人還是較為客觀與寫實。 可能當他介紹幾個缺給我後,雙方聊開了,他才露了口風說道「不推某人是因為我問過她相關的同事、與過去的關係人都一致的表示不好相處、自私,而且我都還沒問完就講一堆等等,因此我有點擔心,儘管她的履歷還不錯。」 基於職業道德,當我聽到這樣的對話,我沒多說什麼也僅是表示瞭解,就結束話題了。當下除了震驚,更多的是驚恐,因為也讓我瞬間意識到,或許在某個關係人眼裡,我也可能是如此。 很難說到底什麼是對、或是錯,但是當別人客觀的陳述一件他所認知的事實時,就會清楚的理解到「留下好的聲譽」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情。 因為很多時候,機會可能就差那麼一點,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一段文字等就影響了你的下一個選擇。 人在江湖混,豈能不挨刀。我非完人,我只希望,當別人查我時,自己陰德加力,而對方也能嘴上功德。 這世界上沒功勞有苦勞太矯情;或許沒苦勞時,至少也能讓別人沒怨言即可。 似乎大裁員風暴還要再延燒一陣子了...

上週四的會議,你聽說了嗎?

電視上發生的事情,這週也發生在我司了。 「會議前, 你聽說上週四的事情了嗎?」聽到總監嚴肅的問話,我納悶到上週?老實說我一點頭緒都沒有。 所以只能回覆道「沒誒?發生什麼事了嗎」。 總監繼續說道:「上週公司經歷了大裁員,亞太區最大的銷售主管打包走人,連帶著台灣的業務都可能面臨著裁員的危機。 不過你放心,我們單位不受影響 …. 」。 短短一分鐘,似乎經歷了從鬼門關走一回的感覺。 當下,心跳加快並且暫時耳鳴的感覺在分手時有過,之後就再也沒有經歷過了。如今,比當時更大的暫時停止呼吸,似乎再次重演。 沒錯,作為外商公司一員也開始進行大裁員了。受到 Covid 的影響,總部決定削減預算,優先選擇了那些相當著重於經銷代理銷售( Channel Driven )的國家,削減業務崗位。 因爲,有了經銷代理,對總公司而言,有無原廠業務只是賺多和賺少的區別罷了。 原以為會是業務單位較容易留下來,但是長官們的想法卻截然不同。認為有了中間商的協助,沒必要再額外養人。 換言之,體系之中,如果無法建立不同的特點,面對動態環境的變化,將無法發揮自己的抗性。 畢竟,中間商也可以打客戶,如果原廠業務無法打下更大的客戶,那麼自己又有何顏面存在呢? 聽到總監的組織變化分享以及背後公司的考量,我感受到「不可取代性」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只有在經歷裁員後,才感覺到這絕非只是個句子、或是五個字。 自己在職場上的獨特性並且能與公司的利益相結合,同時能夠讓主管感受到並不容易。 尤其是當看到自己同梯進來的工作夥伴,有可能在下個月屆滿辭退時,當下指示頓感那麼具體、殘忍、血淋淋卻有無助與不知所措。 本篇無意針對該話題展開,因為那將是一個無數千字不可抒發的內容。 但是更想強調的是,有些時候,那些看似遙遠的災難、或是議題,其實與自己也僅僅是相差一個部門罷了;自己能活下來,似乎也只是運氣。 這是個大議題,從昨日下午到今天早上,似乎隱隱約約的都還在消化這個議題。如果真有這天到來,我只希望慢一點;如果真有這天到來,我只希望我泰然一點;如果真有這天到來,我只希望,我已發現我的閃光點。罷了,又是一天的開始。

特種商行喝咖啡

「當自己不如自己想像的,你是否能面對呢?」 還好,有這樣問題的人,多半散是幸運了。因為,你現在的問題只在於自己,不是國難的生死離別;不致於家愁的妻離子散;也不到權謀的眾叛親離。 終歸到底,還是「面對自己」的課題。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人會不能、不敢或是不想面對自己、或是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但是偏偏的,這樣的問題卻是會每天上出現。 正如,我不能理解,現在打這篇文章時,我看到在的咖啡廳員工在想些啥?在櫃檯的男子,留著不長不短的小鬍子與綁著馬尾的的招待客戶,不曉得,他是來實習還是已經待了多年呢?他會覺得在咖啡廳打工失敗嗎?或是享受沈浸於其中呢?我們無從得知。 看出問題了,核心還是在於比較,在於期待的設定。 俗話說得好,沒有期待沒有傷害。但是為什麼期待會和傷害綁在一起,是誰給誰的傷害?自己、還是其他人?如果是其他人,我的期待咁你屁事;如果是自己? 哎,這問題我也還理不清楚。 我只知道,我想要打下來、無關乎創作、、更關乎是自己給自己的治癒吧 「當自己不如自己想像的,你是否能面對呢?」 如果拆解一下,可以發現是否自己擠的標準太高、太低?或是根本就想錯了?或是 so what 想錯又怎麼樣呢? 享受當下吧 印象有個人說過,當你開始思索,賺大錢後還不是有煩惱?他說道,那就想辦法賺到煩惱,也比沒錢好 ....

中文創作者

  好久沒有打字了。至少申請東西已經告一段囉 終於可以說我認真的丟了一次的柏克萊,儘管放棄了牛兒,但我真的盡力了 也許可能就少了點什麼吧,估計懶,會有各種理由 不過,這一年真的是個變動的一年,疫情、封城、大選、兩岸問題、奔三、換公司啥 似乎所有的東西都砸在一起了。而自己面對了在家工作的環境、沒了同事、考完了試,也讓我開始思索,究竟要忙些什麼 直到昨天聽了 Youtuber 說到一個詞「中文創作者」! 有趣,創作什麼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始終也覺得自己應該有個創作的靈魂,否則我怎麼可以持續更新呢(騙) 過去,總覺得 30 歲之後一切都會好轉?但是當快到的時候發現,一切都還是差不多。所以,既然都差不多 何必勉強自己去做些不開心的事呢。開始在有限的一個月,摸索啥叫做中文創作者

9月

終於到了 9 月。 不得不說,我實在沒想過 9 月會變得如何?因為還在上個月,我仍在猶豫是否去美國,甚至連簽證都辦好了。 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放棄了某學校的幾乎全額獎金,並且再挑戰一次。儘管,有點疲憊,準備的也都力不從心,但是我知道,至少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再後悔了。畢竟,這就是一種選擇。 今天去教會看到了一段有很趣的話,儘管不是經文,但是也是深深地提醒我。「何謂人生的真相,那就是你所有選擇的總和」、「生命中之所以忙碌,是因為我們總希望有個目的感」,這兩段文字讓我相當有感。確實,所有的選擇,無非就是價值觀的體現。今日的放棄,代表我願意追求更好的忍耐;今日的忍耐,揭示我願意為了更大的目的而負重。 我想可能人就是這樣才會勞累、或是覺得不幸福。像是詩歌唱到的一段,可能不清楚,但是大意是「當你經過了一切,才發現一切不過是如此 .... 」。 確實,儘管過程令人疲累,但我想在路途上,終點從來不時重點,是行走的那段路。哪怕,別人從來都是在終點來等待你,來判斷你是否走完那段路;殊不知到,即便我走了岔路,也是我自己完成的,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再忍一下,就快到了。

下一個十年,我想要...

  上週五,和一位職場前輩下午見面聊了一下,頗有感觸的,因為我第一次和一位約 50~60 歲的長輩聊到下一個十年的話題。 這次的下午碰面,主要是他詢問我關於資安產業的發展狀況。他希望可以跳到某間資安公司,正巧也是我的合作廠商之一,因此向我打聽消息,深怕誤入深坑。 不幸的,他說的那間公司我剛好尚未拜訪等,能提供的資訊有限,而我也詢問到: 怎麼突然想要換公司呢?都在原公司待了 20 年多了 。 20 年,不是小數目,畢竟對我而言,我還沒在一個行業待超過 3 年呢。 他也緩緩地說道 「 高層太過依賴單一客戶風險太高」 「高層不理會改革或是變化等」 「認為資安是所有資訊公司、或是所有公司中,少數不會砍預算的地方(當然換廠商是可能的),加上近年來兩岸關係,必定會強化資安發展」 「老闆要把我派去當業務 ... 」等等 最重要的是「目前小孩才小五,如果還要照顧十年,應該要選一個可以深耕的地方,並且要有發展性的地方,而資安就是其一。」 半年前,當我剛離開顧問公司到這間資安公司時,我一樣也跟他聊到,在資安公司的前景,他認為 「資安永遠只是在公司發展中的一小塊,不會變為主角,你還是趕緊待一下就離開,不建議待太久等。」 老實說,那番話,對我影響很大,至少,對我當下對公司的選擇與信心是有一定的打擊,所以多少都有點認為自己搭上了賊船等 ... 。 因此,當我在聽到今天他說的這些話,發展、企業選擇、對小孩子的照顧等,我深感到驚訝。 驚訝的是,我當初對於資訊安全發展的前景判斷無誤。 其次是,對於一份穩定工作背後的意義理解。當年紀大時,每個工作的選擇都格外重要,而如何選一個有前景與發展性,並且可以連結到自身的能力實在是格關鍵。 於此,提醒了我「趨勢,可信,但是不可過份相信」核心都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能力來。否則,外部環境的變化太快,隨時都有可能影響到你,而如何在被影響下還能時刻保持「讓市場買單的競爭力?」慎之,慎之 ... 你的下一個十年在?

跟上2019~2022最流行活動:Covid19

這週終於恢復正常。這是值得紀念的,因為也算是跟到了 2020 ~ 2022 的最新流行趨勢: Covid-19 中標的上週,經歷了發燒無力地獄、頭痛地獄、喉嚨痛地獄與最後的不斷咳嗽地獄。 這感冒相當的令人痛苦,也讓我見識了喉嚨痛有多麽令人想死.... 不果還是有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多虧了這個疫情,我們一家人在家一週的相處。 老爹睡在我房間,另外婦孺就個別睡在房間中。中午老爹就每天變化菜色,大家彼此端自己的餐盤回到房間吃飯。不得不說 這種體驗相當的特別與有趣,在家裡走動過程彼此也都戴著口罩,生怕多呼吸一口就會二次感染。 再加上因為大家都是相隔一天左右中獎,所以病徵也就相當具有順序性:發燒、頭痛、喉嚨痛等, 每個人基本依循這樣的循環,可以大致判斷現在的狀況如何。 可能因為太久沒在家待這麼久,所以這種不幸,某種程度,也是幫大家緩緩日常快速工作無暇他顧的現代病吧。 比較慘的可能就是老爹了,因為他相當想要去爬山,誰知道隔日一測也中獎了 ... 能說什麼呢?這就是一家人吧。 雖然現在已經康復出隔離了,不過還是深感後怕,如果不是已經注射疫苗了,現在可能還無法活蹦亂跳,誰知道下場如何呢?

水與魚

最近看到某縣市的選舉人,對於論文議題搞得沸沸揚揚。 讓我感覺相當的感嘅,曾幾何時,對於論文的抄襲與否竟然都會變得難以判斷。 更荒謬的是,明明就是如此清楚的事實,都可以為了選舉被捏造成「去脈絡」等理由來辯解不是抄寫的事實。 我沒唸碩士,我沒寫過碩士論文,但是一個沒有讀過碩士的人,應該也可以判斷吧。 拿兩個論文給國中生,如果 100 個人中, 90 個人認為是抄,那麼還要在強加辯解,如此一來,究竟是教育過程中出問題,才導致多數人觀念誤解有問題呢?還是有些人指鹿為馬,胡論編造?真是荒謬到極點。 德性、品行、操守,這種八股的東西,過去讀到都相當無感。那是因為大家視這些價值為根本,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有很清晰的判斷標準,而不會感受到「價值觀」背後的力量、與存在。 但是當很明顯有違背的事物出現、或是論點、觀點、或是新聞等,與這樣價值不同時,就會讓我們重新檢驗一次這樣的觀點是否有問題。 那麼,究竟是德性、品行、還是操守有問題,還是那些選舉人有問題呢。 無疑的,是後者。我希望未來的我看這篇文章時,不為背景、名、利、權、勢而動搖,有些東西,該堅持就是要堅持。

狠狠打她一回,讓她給不敢造次

今天和 S 和 M 兩位前同事吃了飯,一樣聊了一下近況。其中針對於目前的人事部分,我詢問了:「如何應變比較難搞的,虛有其表、或是姿態較高的人」。 我覺得 S 給的建議很好,面對這樣的人終究需要有一戰,並且要用一次的戰役中,擊垮對方,讓對方知道你並不好搞,這樣對方就會怕你了。 以後也就比較不會惹你,或是欺騙妳相關的進度等。確實,工作越來越久,越能知道自己有哪些客戶比較合作的來,相比下,哪些會比較難應付等。 對待那些不好搞的人,或是驕縱仔,我想大致可以分為 有能力, 但是驕縱、脾氣不好的、冷冰冰的。這類型,多半就是盡可能讓自己實力與之匹配、或是可以重用。這樣也能讓對方可以 leverage 你,未來也就比較容易合作。 沒能力, 但是驕縱、脾氣不好的、冷冰冰的。相較下,沒能力的人,更忌憚有能力的人,多半可能是小人。而面對小人就要讓他怕你,或是服你,所以勢必要準備好戰場,在必然會有一戰的基礎下,埋下伏筆,來個甕中捉鱉。從此也不敢再輕易惹你了。 想好了未來的策略,低調,建立自己的客戶關係,定位自己是個技術專家,藉此來建立客戶溝通的信心與我合作基礎。不知道,我只希望我的心可以更定下來一點。

週五晚的小感觸

兩個小感觸: 第一個小感觸:務必做任何事情都要「精準、高品質」。今天在文件(專案經理練習)資料被檢討了。香港主管 雖然沒有直接說到內容,但是間接地透過幫你梳理過程中講到了「我猜你是要」、「可能你寫的太簡潔了」等等,來暗示 你的英文不好、或是撰寫的不夠精準等,導致讓人家看不懂。 確實,寫這個作業時候有點睡著了, 可恨的是,竟然沒有檢查後就送出去,這樣的心態非常不可取。撰寫時,一度 把它當作「作業」來看待,導致也以為對方會以「作業」所以比較簡單帶過的心態面對。 這樣的心態有投機、小聰明態度在其中,相當不可取。未來勢必要特別注意。 自然是第二個,朋友北京朋友 L ,今天跟我說一週過得像是一年,這週她經歷了老闆換人、同時擴大兩倍職權等狀況,無疑的,一切只能人仰馬翻。 但是,卻也因為這樣的驟變,讓她快速成長,從一個職員心態,過渡到了主管心態。 她提到,團隊上,因為帶領大齡下屬以及年資尚淺狀況,時常擔心不被尊重、或是質疑;管理上,因為擔心教太多而有被取代的風險,進而不斷的焦慮煩躁。 但今天忽然理解到,如果能更多的用真誠的態度來告知對方;並且用賦能的角度來對待下屬,事實上,反而大齡者不必猜忌,下屬也能更理解長官需求而更好的辦事。 儘管省略一千字的說明略為模糊,但從言談中,能感受到她不再用主觀的角度進行批判, 更多的真對「事實」來進行討論,表現的也更佳「職業化」。 甚至她還令我驚奇的分享到「過去之所以害怕,多半是因為對於自己已經是主管事實還不自信,導致行動時會有所保留,進而扭捏不前。」 我相信一個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弱點後,通常也就發現了優點,或是進步點了。 替她感到高興,同時也替我自己感到高興,因為我又有一個靠譜的朋友了可以抱大腿了。 但有點很有趣的是,她提到是定期的諮商幫她理解了問題。這點或許是個不錯的學習點,我應該也要定期諮商來找自己的問題,至少也是更加認識自己。

所以,要你幹嘛?

在看 Billionaire 第五六季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不是商鬥,而逝當 Axe Capital 被 Prince 掌管後,當他的黑人二把手問瓦格納對公司的認識時的對話。 首先當老闆問說公司人員狀況時,二把手(忘了啥名,一個黑人),只有單純地說到每個人的背景、學歷、與賺錢狀況等。 但是瓦格納個老員工講的卻是每個人的驅動力量、與特性。「....例如,韓國小哥,儘管已經是史丹佛了,但是內心始終自卑,認為比不上他人,明顯的驅動他的是自卑。而移民仔,看起來像是黑手黨的傢伙,卻是一個絕對不會讓客戶賠錢,並且給他 10 分當目標,為了讓別人看得起,會做到 100 分的,所以驅動他的是自尊;而爆炸頭仔,個性火爆,但是當她認定是會義無反顧的挺你到底,驅動他的是歸屬感 ... 等等。」 明顯的,一番對話下來,這個瓦格納在公司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因為當老闆走時,只有他知道這群頂尖的交易員的內心驅動鑰匙、或者說關鍵是什麼。 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幾個問題: 那麼驅動我的是什麼? 別人眼裡的看到的我是什麼? 面對一樣的問題,我能做到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 如何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工作多年,其實這些問題都還沒想透,看來是該要好好正視自己這些問題了。 儘管我還是比較喜歡阿克斯,但沒法了,人還是要move forward...

開始運動

 現在開始每週會固定運動至少兩到三次不等,雖然目前只有第一週,但是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區別。至少是心態上面會比較積極、或者說會放得比較開,不會再被狹隘的單一目標給綁架。 這點蠻有趣的,面對目標,雖然專注很好,但是過於專注,似乎會有被綁架的可能,也就是會過度犧牲掉其他的生活等。而當生活的基礎,也就是社交、活動、或是日常的小事都被忽略,一切變得亂糟糟,於是心靈上也就會開始有阿雜的感覺了。或許,這樣也就容易走向崩潰,或是崩塌的開始吧。

關於那些價值,到底有多重?

  做一個決定竟然這麼困難,已經想了將近快要三個月了,還猶豫不決。 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是能斷之人,沒想到自己在這次的決策上竟然花了這麼久的時間。 裡面夾雜的雞肋的心態、不自信的恐懼、不甘心的想像與妥協的無奈 我覺得這大概是我近年來最顯著的一次決策膠著了。 突然想到,忘記誰跟我說的了: 「那些重大的決策,多半在後面是憑著勇氣所下的決定」 理性的判斷,其實都是很初期的篩選,更多的時候, 後期考驗的就是個人的直覺與勇氣等綜合心理素質了。 以前在看待「天賦」特質時,覺得都像在寫空話,一點感覺都沒有。 現在對於「勇氣」、「自信」、「挑戰」、「分析」等綜合性格的感受,都彷彿每種特質就像是一個人、或是燙手山芋, 叫你拿也不是、丟也不是,是有溫度、有重量、有感觸以及有影響的。 難怪,那些創投說到後期其實投的多半是人。 而確實也唯有人,能夠同時乘載這些複雜的價值、判斷以及最後的對、錯、成、敗吧。

S先生的分享

  一如往常,這次的聚會還是選在 D 家中聚會。 D 是過去做顧問案時候認識的客戶,因為在個性上、工作發展上都蠻聊得來,所以即便在結束顧問工作時,我們總是保持不錯的關係。 而大概每幾個月,都會在他的工作室中聚餐,吃著他現做的蛋糕、或是甜點。而今天,剛好也是同事 S 閉關大概半年後的首次聚會。 S 是在顧問工作時的同事,也是在政大的大學長,有著極強的分析能力外,也具備相當得理不饒人的犀利對話風格。許久不見,大家熱絡的互道一聲爹娘問好外,也關心起工作、發展、與情感等。 必須得說,這樣的互動相當不容易,我也十分的珍惜。 回歸正題,當我在聚餐時和同事 S 聊到未來發展時,和它分享到目前相當焦慮,並且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出國留學還是在考試的兩難情況。 他給了我幾個很棒的建議,至少對於焦慮的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問到:如何面對自己內心上無法進行決定時的內耗心靈狀態。他說到過去在高中、大學考試等落榜經驗,以及選校時經歷了多次面對不確定時的感嘅,並且回復到了幾點有用的建議: 第一點:盡可能地遠離會有用世俗觀點看待你判斷的人、事、物。因為有許多人等,對於年紀、或是對於成功等,都會有著強烈的定見,而在自身尚未確認方向時,與這類人相處太多反而會讓自己相當的迷惑。 第二點:多運動,因為運動會讓自己的精神好點,這對於在思考問題的靈敏度都會有大大的提升,更容易觀察到自己的內心。 而最後一點:可以試著寫下日記,因為人生中會有很多的這樣時間,而如何每一次都有更好的決策品質,其實仰賴的就是過去面臨這樣問題時的正確自我理解。 第三點,真的講得太好了,因為很多時候思緒的混亂,其實都是因為沒有寫下、紀錄等,再加上面對「不確定性」,抉擇的產生,並非是在當下立刻發生,而是會需要有一點時間的醞釀,因此更需要有時間的累積,而日記的相關紀錄,未來回看時候,就會幫助你反思,釐清自己究竟在一些什麼等等。 最終,了解自己在意些什麼後,其實也就更能夠進行判斷了。而最後,只要在最差的狀況下仍可以接受,那麼也就不用太擔心了,至少你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可能就是因為第三點吧,紀錄 S 先生的分享,並希望我可以真的走出內心的膠著與煩躁。

6/1看班傑明奇幻的奇幻歷程: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最後一個奔三前的生日了,晚了一天,但還是需要對自己說。這一年,你很棒了。 看得出來那幾個月,為了申請等搞到你都快要崩潰以及前前後後花了快要整年的錢了。 儘管如此,最希望進去的學校還是差了點,沒有達到目標學校,不過也幸運的申請上了兩所,並且至少都有 50% 或是 80% 的獎學金了。 我知道你還在猶豫,並且認為自已可以再一戰,而在中間的糾結:追求更好,或把握所有。 這兩者中間的平衡點如何拿捏,一直是你這三個月焦慮的事情。 畢竟,再拼一次,未必會更考得出分,考得出分未必申請的上,申請的上也未必有獎金,有獎金也未必天時地利與家庭等因素可以支持你。 那麼多的未必,想來就讓你頭痛吧。前前後後看你問了好多人,學校問了、校友問了、遠親問了、神佛、上帝、塔羅、鳥卦,就只差沒有摸骨了。 畢竟,這次的選擇可以影響你後面個 10 年吧,因此更多的謹慎也不為過。原本以為,當生日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不過,事實是,你還是沒有把握。但心裡隱隱約約有點方向。在昨天幸運的, J 校表示有延後一年制度,並且交出文件後 10 天會告知,我們姑且期待吧。 有趣的是,你花了兩個月用三個故事,來反思這件事。 第一個,你似乎用這和未來孫子問答的方式在面對這問題。 當你 80 歲時,如果你那個尚未而立的孫子在你這年紀說 「我應該再多花一兩年來拼嗎?這樣對之後找工作、或是婚姻等,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你說道「影響個屁,最多也就一兩年,擔心什麼,重點不是失敗,而是要是成功呢?那會改變些什麼。」於是,你心裡有了個方向。 而第二個提醒你的是劉潤書中提到的,「真正改變你人生的效率,並非省那生活中的 10 分鐘,或是 20 分鐘,而是透過特別的一兩年時間,省下後面的十年?」。 果然是個讀書人,還有段子手,一出手就講到核心問題。何謂省時間?何謂人生的效率?如果真的提早進去兩年,和晚進去一兩年,哪一項會有根本上的改變嗎? 我想你答案了然於胸。儘管,學校固然有差,但是影響更大的,或許是你人生的自我瞭解與定位。我只想告訴你,別忘了黑馬思維的忠告。 第三個,也就是最後一個小故事,一個來自「班傑明奇幻歷程」影片的心得。 其實也就在撰文前兩三小時看的。還以為是個無聊的電影,但是一個劇情講述著不同角度的時間觀,以及價值觀的衝突。 想問,如果前半段人生「老」一點的話,又當如何? 而當人生這麼短暫的時候,如果你再拼個半年一年又如何?

領導的閃光武器:讚美

圖片
  對於領導者,或者是管理層而言,我相信不管怎麼樣都會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至少,做得再爛,都有一點值得敬佩的,就是做比自己久,畢竟,理論上如果再爛地方還能當主管的爛人,至少他依定是比新進的你還久(排除空降可能)所以他的忍耐力是不錯的。 撇除爛貨,近期真心發現自己的主管具有相當強的「讚美能力」。 在一個每一週都有大概四次小組會議的團隊中,我發現團隊中的組長有一個很不錯的特點,那就是她很會當別人分享完畢後誇對方,或者說順著對方的話講,即便你覺得就是一件小事,他也會講很多。 例如,剛到公司沒多久,剛拿到客戶名單並且發信拜訪的情境。當會議中提到每個人每週有沒有什麼Small Win時,她就說到:「XXX很積極阿,剛到沒多久,已經開始溝通了,實在對你的行為印象深刻....」個人實在覺得還好,但這老外真會講...實在佩服。畢竟這樣的能力,會讓你聽得舒服,願意多聽她講話,之後幹事情也比較有動力。 而且,她的臉會讓你覺得是真誠的,不會很假,不太確定是不是她們國家的人很會這樣講話。但是至少,我看到這是一個優點,因為這樣確實讓大家對她的感觸是比較沒有距離感,或者說是有一定的好感的。 只能說,未來如果想要當上跨國公司的主管,讚美人的溝通能無縫的銜接進去對話中,絕對是一種值得練習的能力。如何體現的不刻意與真誠,這真的是一個可以特別學的課題啊。 我心想,如果我當上這樣的主管,應該也要這樣的讚美能力。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關在家太久了,都是對著電腦講話比較多,有點喪失人與人溝通的感覺。一種很直接的溝通對話感,這種感覺並沒有那麼強烈。 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遠端工作者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不太確定與心理學等有什麼樣的連結,但有點好奇未來這樣話題、主題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