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2的文章

關於那些價值,到底有多重?

  做一個決定竟然這麼困難,已經想了將近快要三個月了,還猶豫不決。 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是能斷之人,沒想到自己在這次的決策上竟然花了這麼久的時間。 裡面夾雜的雞肋的心態、不自信的恐懼、不甘心的想像與妥協的無奈 我覺得這大概是我近年來最顯著的一次決策膠著了。 突然想到,忘記誰跟我說的了: 「那些重大的決策,多半在後面是憑著勇氣所下的決定」 理性的判斷,其實都是很初期的篩選,更多的時候, 後期考驗的就是個人的直覺與勇氣等綜合心理素質了。 以前在看待「天賦」特質時,覺得都像在寫空話,一點感覺都沒有。 現在對於「勇氣」、「自信」、「挑戰」、「分析」等綜合性格的感受,都彷彿每種特質就像是一個人、或是燙手山芋, 叫你拿也不是、丟也不是,是有溫度、有重量、有感觸以及有影響的。 難怪,那些創投說到後期其實投的多半是人。 而確實也唯有人,能夠同時乘載這些複雜的價值、判斷以及最後的對、錯、成、敗吧。

S先生的分享

  一如往常,這次的聚會還是選在 D 家中聚會。 D 是過去做顧問案時候認識的客戶,因為在個性上、工作發展上都蠻聊得來,所以即便在結束顧問工作時,我們總是保持不錯的關係。 而大概每幾個月,都會在他的工作室中聚餐,吃著他現做的蛋糕、或是甜點。而今天,剛好也是同事 S 閉關大概半年後的首次聚會。 S 是在顧問工作時的同事,也是在政大的大學長,有著極強的分析能力外,也具備相當得理不饒人的犀利對話風格。許久不見,大家熱絡的互道一聲爹娘問好外,也關心起工作、發展、與情感等。 必須得說,這樣的互動相當不容易,我也十分的珍惜。 回歸正題,當我在聚餐時和同事 S 聊到未來發展時,和它分享到目前相當焦慮,並且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出國留學還是在考試的兩難情況。 他給了我幾個很棒的建議,至少對於焦慮的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問到:如何面對自己內心上無法進行決定時的內耗心靈狀態。他說到過去在高中、大學考試等落榜經驗,以及選校時經歷了多次面對不確定時的感嘅,並且回復到了幾點有用的建議: 第一點:盡可能地遠離會有用世俗觀點看待你判斷的人、事、物。因為有許多人等,對於年紀、或是對於成功等,都會有著強烈的定見,而在自身尚未確認方向時,與這類人相處太多反而會讓自己相當的迷惑。 第二點:多運動,因為運動會讓自己的精神好點,這對於在思考問題的靈敏度都會有大大的提升,更容易觀察到自己的內心。 而最後一點:可以試著寫下日記,因為人生中會有很多的這樣時間,而如何每一次都有更好的決策品質,其實仰賴的就是過去面臨這樣問題時的正確自我理解。 第三點,真的講得太好了,因為很多時候思緒的混亂,其實都是因為沒有寫下、紀錄等,再加上面對「不確定性」,抉擇的產生,並非是在當下立刻發生,而是會需要有一點時間的醞釀,因此更需要有時間的累積,而日記的相關紀錄,未來回看時候,就會幫助你反思,釐清自己究竟在一些什麼等等。 最終,了解自己在意些什麼後,其實也就更能夠進行判斷了。而最後,只要在最差的狀況下仍可以接受,那麼也就不用太擔心了,至少你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可能就是因為第三點吧,紀錄 S 先生的分享,並希望我可以真的走出內心的膠著與煩躁。

6/1看班傑明奇幻的奇幻歷程: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最後一個奔三前的生日了,晚了一天,但還是需要對自己說。這一年,你很棒了。 看得出來那幾個月,為了申請等搞到你都快要崩潰以及前前後後花了快要整年的錢了。 儘管如此,最希望進去的學校還是差了點,沒有達到目標學校,不過也幸運的申請上了兩所,並且至少都有 50% 或是 80% 的獎學金了。 我知道你還在猶豫,並且認為自已可以再一戰,而在中間的糾結:追求更好,或把握所有。 這兩者中間的平衡點如何拿捏,一直是你這三個月焦慮的事情。 畢竟,再拼一次,未必會更考得出分,考得出分未必申請的上,申請的上也未必有獎金,有獎金也未必天時地利與家庭等因素可以支持你。 那麼多的未必,想來就讓你頭痛吧。前前後後看你問了好多人,學校問了、校友問了、遠親問了、神佛、上帝、塔羅、鳥卦,就只差沒有摸骨了。 畢竟,這次的選擇可以影響你後面個 10 年吧,因此更多的謹慎也不為過。原本以為,當生日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不過,事實是,你還是沒有把握。但心裡隱隱約約有點方向。在昨天幸運的, J 校表示有延後一年制度,並且交出文件後 10 天會告知,我們姑且期待吧。 有趣的是,你花了兩個月用三個故事,來反思這件事。 第一個,你似乎用這和未來孫子問答的方式在面對這問題。 當你 80 歲時,如果你那個尚未而立的孫子在你這年紀說 「我應該再多花一兩年來拼嗎?這樣對之後找工作、或是婚姻等,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你說道「影響個屁,最多也就一兩年,擔心什麼,重點不是失敗,而是要是成功呢?那會改變些什麼。」於是,你心裡有了個方向。 而第二個提醒你的是劉潤書中提到的,「真正改變你人生的效率,並非省那生活中的 10 分鐘,或是 20 分鐘,而是透過特別的一兩年時間,省下後面的十年?」。 果然是個讀書人,還有段子手,一出手就講到核心問題。何謂省時間?何謂人生的效率?如果真的提早進去兩年,和晚進去一兩年,哪一項會有根本上的改變嗎? 我想你答案了然於胸。儘管,學校固然有差,但是影響更大的,或許是你人生的自我瞭解與定位。我只想告訴你,別忘了黑馬思維的忠告。 第三個,也就是最後一個小故事,一個來自「班傑明奇幻歷程」影片的心得。 其實也就在撰文前兩三小時看的。還以為是個無聊的電影,但是一個劇情講述著不同角度的時間觀,以及價值觀的衝突。 想問,如果前半段人生「老」一點的話,又當如何? 而當人生這麼短暫的時候,如果你再拼個半年一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