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 標準,標準,標準

對於自己簡報,從以前到現在我都相當不喜歡別人做修改,不是因為做得特別好,而是覺得當別人比自己沒高明到哪裡去,卻硬是要指點東西,往往令我相當的不舒服。而最不舒服的往往是,自己為什麼如此簡單的問題或是標點都沒有注意到,還讓其他人挑錯。反思,唯一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標準太低了。

細探流程,為什麼一份與團隊一起做的簡報,東西彙整到我這邊都好端端的,偏偏呈到上司手中,總能夠挑出問題:

1.      時間問題,讓人偷懶。
如果自己已經作好東西,而當其他同事還沒將東西做好,了解這時的自己是在等他人作品,並且,等他人作品送來,就快速的將東西進行整併,加上時間有限,事實上,自己不會刻意去看待別人的東西究竟有沒有對錯。
*盲點:對方是顧問,做得比我久,成效應該會更好
>現實:它們是說明有一個數字,但業務要做的是解釋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完整的呈現。

*盲點:東西已經拖了比較晚了,交上去主管應該比較不會在乎,可以安全過關。
>現實:這是學生思維,務必需要改過,主管交給上司或是顧客的東西一定要是最好的予沒有錯誤的

2.  數字,數據,與背後判斷
最擔心做有關於數字類的彙整,因為大意少看到一兩個小數點,或是加減出問題,常常導致最後上面與下面加起來不相同。這部份,主要問題還是出自於囫圇吞棗心態,少一兩千似乎沒有關係,最終會造成一片混亂。
*盲點:上層看數字,只是為了花錢砍價
>現實:上層不只是要看數字,數字是最基本的,而是要有數據分析,更重要是要有背後的建議,更佳的是有比較與建議。可惜的,目前的自己還停留在第一階段,數據的正確性,此點需要改進。

2.      簡報美觀:
排版,不是為了催毛求疵,而是為了用最簡潔與一致性的頁面,精準地呈現重點,反映出究竟差別在哪裡。大我約三歲的一位學長,目前已經在創投做研究員了,那時他就有建議我要非常謹慎地去做簡報,那時的我大二左右,並沒有對這番話有太多的想法現在想想,相當有道理。因為在沒有見到客戶時,簡報就像是一張臉。乾淨清新,讓人想要接觸;如果能顧到細節,讓人覺得貼心。

這些都是我需要加強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