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3:怎麼解釋,意味著怎麼看待工作

字數:1060
適合:育俗叔自己看,和喜歡提升方法的人一起看

我喜歡企業家用現代的話語解釋過去的詞語,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的文言文詞語往往太過抽象有摸不著邊的感嘆,二方面是,透過類比的比喻,往往更顯得貼切。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對創業者最好的建議。
用結果反推,所謂的「平天下」就是最終成為產業中的領頭羊,或是具有絕對的優勢位置達到壟斷。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需要有「治國」也就是治理好一家公司的能力,設計好整體的公司方針,營運戰略等設計規畫都是屬於治國的部分,最終拓及整個生態產業。其次是「齊家」這部分就是要能夠管理組織,而所謂的家,就是組織團隊。而一般來說一個人也僅能直接管理七人左右的組織分工。因此,如何拿捏與交派任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臨機一閃:創業家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團隊

最後,所謂的「修身」就是以創業者自身的能力為基準了。因為創業家是整個公司的支柱,會引領著團隊的方向。換言之,缺乏適應力與學習力的CEO往往到了後來也都會是組織成長的一大阻力。

這樣的類比方法,顯得更加地去有形象化與具體化,往往會讓人更加印象深刻。因此在工作或是學習的時候,建議可以多去思考有沒有這樣的好類比。
一個好的類比,容易讓與自己不同立場或是環境背景的人輕易了解,同時可以有對比性的思考。當然,好類比不容易找,所以當找到的時候會建議要記錄下來。其中對於這樣的層次思考,其實各個領域都會有自己的一套:

例如:
1.政治學領域中會將整個政治視為一種系統
輸入>系統作用>輸出  那什麼是系統作用呢,大抵就是黑箱了,因為整個的系統中整體決策與產出是無法全部公開的,而這樣的類比也是援引自生物學中的系統說明。

2.國際關係中的國際體系:
核心國>半邊陲>邊陲國

這是說明一個國際體系當中,會有所謂的核心國家也就是權力與財力相對大的國家,和比較貧困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邊陲國。這也是一種系統系的思考,而一般來說邊陲國家要如何晉身成核心國家呢?以書中來說,大抵只有兩個方法:
A:自身能力提升
B:等待機會

看起來這兩個方法都相當不容易,但卻也是事實,想想看哪個國家出現就是強國呢?就算是美國也都是得力於二戰過後的機會才有了大筆財富,如今中國也是因為鄧小平的開放政策才一改過去的落後。

層次,類比讓人更看清事情。對於論事理常常一講到結論而沒有過程的我相當受用。至於如何使用這招呢?最實際的方法,就是在講話論理時,可以先加入
例如:報告長官,我有三點事情要說,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所以。
這練久了後,相信對溝通會是有幫助的。但是對女友就不需要這樣了,因為她

需要一個體貼她的人,不是一個機器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