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2】 《人民的名義》-圈子文化與人才的關係。

摘要:審時奪勢,對的時機做對的事,就是人才。


字數:1,344
這次又是對於人民的名義》下的一篇文章,今天想要談的就是有關於「人」。
人,這件事情在中國的重要性。劇中,顯現出相當具有特色中國式任人。
其中有幾個特色。

1.      圈子文化:
在劇中,特別強調漢東政法大學派系的重要性。代表者是省委高育良同志,也就是過去漢東政法大學的院長,之後受提拔而當書記。也因為他的一層的教育界基礎下,過去是學生的反貪局長陳海與侯亮平,或是祁廳長在仕途上也都相當的活躍。某方面,下屬有強勢主管,這樣的強勢政治資源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助益。然而片中體現了另一種可能,也就是這樣的優勢因為政治平衡被從新打破時,優先被整肅的對象。


事實上,這樣的文化表現,在各大國家都應該會有類似的關係,或是深化的裙帶關係表現。在台灣職場上或是單位,也常常聽到台大幫,政大幫或是清大與交大的學長學弟關係相互照應。

問題是,圈子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但最終的結果,仍須要由自己的實力做背書,缺乏這點就算是圈內的人帶己也可能棄之如敝蓆;反之,若是太過強勢,也可能惹到眾人為攻。

這部片,反貪局長侯亮平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他也是漢東派的,但是因為作風剛正,且有守有節,所以再行政部分往往不理睬既有的規局,不怪乎汐中校稱為猴孫子,也就是無法無天的潑猴。可以發現,這也是看待一個打破秩序者,究竟要如何在既有秩序中生存的好教材。

相較下,跟他對比的人物就是圈子代表者,祁同偉,過度強調漢東政法派的優越地位,且常汲汲營營與關係經營,雖然剛開始可以如魚得水。但是,在面對大變局下,一樣採用舊的圈子經營文化,卻踢了坑,且最終栽在此處。



2.      人才:
大家都說要提把人才,但是卻忽略了人才存在的前提。也就是「事情」有需要完成壓力的時候有用的條件。試想,國家繁榮,一切祥態,再厲害的人會有機會出頭嗎?

如果不是116事件需要人來做調查,且巧遇了陳海被暗殺,且適逢更替了新的省書記,侯亮平能夠大張旗鼓的張開手來做調查工作嗎?戲中,有段很巧妙的對話是由祁廳長像高育良老師說到的,他希望高書記可以約束一下他的學生侯亮平,指出侯亮平有點故意不懂政治規則一意孤行。有趣的是,他的老師說到了「睡醒的人容易叫,但是裝睡的人叫不醒。」

這邊不禁讓人反思,究竟做人與事的拿捏該如何掌握呢?社會中,侯亮平這樣的人容易生存嗎或者只是劇本效果呢。

於此,更希望用陽光的角度來面對。但對於這樣的內心自問,回答只有一個,那就是「時機」的掌握。工作久了後,越發覺得,很多時候確實沒有對錯,都只有當下的時間點下不同角度的思考。即便是當過官的王大路自己當私企老闆,面對了李達康書記,也就是老同事問到說「大路,你老實跟我說,究竟你有沒有收賄呢?

這句問話,相當的直接。想想看,書記何許人,會不知道中國經商的難處嗎?那這問題答案會是收不收賄嗎?其實,也就是在測試王大路對自己的信任度到哪了。於此,王大路也相當聰明的說,他們有透過一家財務中心來執行財務上的往來。李達康也點破了就是將財務中心當成防火牆,避免事情直接地延燒到自己。

那麼,究竟什麼樣叫做對或錯,什麼樣的「人」才叫做人才呢?是真的像侯亮平一樣會幹事的人嗎,若是如此,那麼易學習為什麼被冷處理在處長不受提拔呢。於此,「審時奪勢」一句成語,就可以說通,重要的是「先會審時」。

而在對的時間點,作對的事,那麼這就是「人才」。這也就是為什麼侯亮平會被認為是人才,因為在混亂時刻他敢於跳出來「梳理」局勢;反之,祁廳長,仍只是用舊有的一套圈子文化來處理,於是,高下自判了。只是,平日時侯亮平能每件事情都用他的那套個性處理嗎,這會是深刻的一個問題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