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A(5)-桂丁雞初體驗

投放了 兩周的廣告,原本以為第二周效果成效會相當的好,因為自已經自學會了PS,所以搭配自己選擇的受眾,投起來效果會非常的佳。但是發現效果似乎不是如此,因為投了幾輪下來,發現,每篇文章雖然都有高的點擊率,但是當開啟了成效評估,受眾都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沒有進入所謂的購買流程。

對廣告有興趣點擊>導入並觀看網站>開啟產品面>放入購物車>點選結帳>建議與分享

多數的廣告就是停留在第一階段,對廣告有興趣並且點擊,平均來看最好的點擊可以到2.2~.2.5左右,對我來說這算是過得去的點擊,但是往往都只是開啟頁面,看完資訊就跳過了。最多放進了購物車,再來就是沒有結帳。換言之,轉換率上面極度不足。

而針對這問題,周五晚上的時候上課並且和不同小組人交流後,有相當深可的感觸,關於受眾部分有許多的迷失。

1. 關於受眾的假定。
    受眾需要精細設置,但是如果一剛開始就將受眾所在太小的範圍中,或是特定偏向比較明顯的地方,或許可以精準的接觸到受眾,但是這些人終究有限,買完後就不會再買。並且如果測的組數或是討論的不夠多,可能會遺漏其他珍貴的興趣行為。

例如此次試投放全雞的廣告,因為大家直覺想到就是想要買雞的人就是要燉補,而燉補的多是媽媽婦女,或是對廚藝有興趣的人。所以多是打這個族群,確實這些人的觸及或是點擊率都較高,但是也忽略了還可能是:廚具,廚藝用品等的關鍵字去測試。因為其他小組的表示,這也都是不錯的行為受眾。

而老師也闡述了另一個觀點。針對受眾,如果都將精準的打光了,其實要思考的是如何讓相對精準或是其他族群也購買,因為精準的人鐵定有限,所以大筆預算的思考,不全然都是用在精準受眾中,也要思考,除了這些受眾,還需要有哪些的族群可能會購買。


2.關於受眾的思考方式:
昨晚上課的年輕小夥子,我覺得他還是講出了許多不錯的方法論觀點。首先一個就是要情境式的思考,這點我覺得相當的重要,但並未深究,而只停留於問使用過的人。其實,如何問或者如何切入,應該有更深的思考層次。

其次,他說出會直接先找出幾個地方作為觀察。做一張圖表現一下,這可以當作初級的受眾思考方向。

剛看其實會發現,並不是什麼太屌的策略,都相當的簡單,甚至第一眼看到會覺得是廢話。但是,之後我又想了下,既然這麼簡單,為什麼我當初沒有想到呢?而且這些地方從某個角度來看,確實也是一個重點。反思,一剛開始思考雞的角度。

1. 天啊 一隻雞,誰會買全雞呢?可能是一家人,或是朋友....
2. 那些受眾會買雞呢?有哪些需求面?節慶>食補>買方便>到達性>安全性。大概是這幾個類別就去切受眾。
3.直接抓35~-55的去抓受眾,為什麼呢?聽老闆講的。

事實上,可以發現,都忽略了一隻雞旁變的相關價值。就是【周邊】例如買雞的可能可以買些什麼等【延伸】真正吃雞的人,他們思考的價值是什麼?【通路】原本這些買雞的人是在市場買,但為什麼要跟你買呢?網路給出了什麼樣的價值。這些問題,似乎沒有想得太清楚。


當然,更重要的事情是,投放比較沒有策略性與修正不及時。課堂中我蠻欣賞CC同學的投法,因為他會根據現有資源來聰明的利用。第一周時,投西裝,知道本身要的是點擊率,所以追求注目的角度最重要,於是選擇了熱點與明星來包裝素材;這次,因為投的時間短,加上重點是要賣出,所以鎖定最有可能的老客戶去打在行銷廣告,搭配動人文案,所以轉換效果很好。從一個諸葛的角度來看,這確實相當值得借鏡的。


其次,也聽到另一個小組討論相當熱烈,而他們也是投得最好的一群人,一問才了解到,因為他們不斷的測試受眾,但是這點我們也有做怎麼就輸了呢?


他回應道重點在於,測試後大家就會討論,並且拿掉糟的,針對好的去投。共用文案與分享那些受眾等比較好打。這點內部即時溝通與討論,現在看來相當重要。因為我們這組,大家都相當忙碌,工作下班後其實操作時間有限。


因此無法立刻地分享操作經驗或是觀點,導致修正速度不及時,也無法快速掌握到最佳的受重視那些。簡言之,再次讓我感受到,團隊中及時修正是重要的,但是如何讓所有團員能知道修正與變化,那就是需要靠內部多溝通與營造溝通的一種技術了。這點,站在組織的觀點來看,不可否認,扮演重大的意義。

總結一下:
1.受眾多測試,情境推演多點思考,有助於描繪出更清楚的受眾。
2.測試為要立刻回饋,這樣才有修正空間與機會。
3. 持續努力!!這點絕對不可少的

加油!!我要破蛋賣出更多雞雞雞雞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