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賣出第一張直單了

今天在台灣Google總部中,辦了一場廣告活動,找來約三十家廠商,而我負責其中五人,幸運地完成了一筆訂單。而同時晚上也被告知,自己的臉書賣雞廣告,竟然賣了17隻。今天這兩檔事情,都讓一個剛開始數位行銷成長之旅有了大大的信心。


為了這場Google四小時會議,我上了兩門專門講流量的課,同時也買了一本專講Google的書來看,希望藉此更了解Google服務。當然,不確定自己是否都有讀進去或聽懂,但是至少在今天,我可以抓到一些觀念來與用戶分享。且遇到其中一個也是做醫療用品系統的廠商,讓我可以結合過去系統商的經驗和他分享,這點也終於讓我理解過去的路沒有白走。


蠻開心的,除了賣出的喜悅,更多的是自己逐漸可以「結合」運用的驚奇。因為在和醫療系統商療的時候,自己可以跟他談產品預算上限的週期策略與方向,這對我來說相當有啟發。

認知到不同產品階段的特性,對於一個廣告者相當重要,那將決定,自己究竟是要用什麼角度(情境下用戶角度)進行切入與溝通。


此外,也開始不會那麼急著介紹產品,更會與客戶聊聊天,並且採逐步方式的帶入。這點也蠻讓我意外的,回憶自己活動的策略,就是先用到咖啡與用戶聊天,先開宗明義地講到自己是做哪一行的,今天目的是要做什麼,並且問他們是做哪一行的。簡單明瞭不帶水。


問完是做什麼後,別急,不是立刻推銷產品。而是去了解「目的」。究竟是什麼理由讓他們想要來呢?來了後又期望能夠達成些什麼呢?這點估計是身為菜鳥業務最需重要「回憶」與「記憶」以及「開場」需要掌握的關鍵。藉由掌握這兩樣資訊,也就能快速地掌握整場溝通的方向要訣。


其中,有個印象相當深刻的客戶,那是身為六十多歲的女客戶,想要為櫃公司的產品做銷售,卻又不希望用廣告將流量或是客戶帶入公司。很奇怪吧,理由是因為導入後的客戶是用搶的,且可能讓別人的業績也增加,因此他希望的是可以提升他個人的業績而非整體的。


這對我來說當下相當意外,卻也觀察到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原來技術的變化之快,已經推升了傳統業或是資歷年長者不得度思考新的工具,因為他們也意識到如果不成長或是學習的話,他們將會被取代(這句話來自同桌65歲的退休老伯)。這樣的落差,我感覺有商機,卻也警惕自己要時刻進行學習。


其次,公司要導入一項政策,最終需要了解到政策的受益者與損害者的關係。例如這位女大姊希望可以打廣告賺錢,但是卻擔心幫公司打廣告會讓其他人賺錢。這點,看在一個未來要開公司者,不禁讓我捏一把冷汗,因為如果未來要推一步政策,那勢必要想清楚一線員工者的想法,否則一個重要的技術就可能因為私利而胎死於一線作戰者的短視中。


業務最需要的就是正確心態,就是被打槍不還手;拿不到訂單不氣餒的心態。但維持這點並不容易,於是把握每次小目標完成後的感覺,這將會使人更有動力。所以分享給大家囉。可別偷笑我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