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不治本

台灣需要實質能量的累積,而不是口號或是短使近利的政策。
近期幾月,台灣出口銳減GDP一度跌破了過去的平均線,在產業發展上也面臨的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挑戰,情勢可危,政府看到後也立刻的提出許回應,推了許多政策,例如看到德國的工業4.0政策,毛揆立刻喊出「生產力4.0」;與工商總會開會討論後,立刻開出基金會應對;現在看到了GDP不如預期,又請名人彭淮南來開會率處方簽,好似請明星代言一般;而更有學者發出是因為我們缺乏了強國意識而導致今日台灣經濟不振,業者指出因為我們缺乏了IT部長所以今日的產業發展不佳,但這豈不是是「因為我沒錢所以去搶劫」的道理,搶劫是結果,但沒錢不會是主要原因,他也只是數項原因所總結而出的一個理由,但他背後是因為什麼導致他沒錢呢?是因為懶惰不出去工作,還是他玩股票虧了,又或是被騙呢?什麼才是解決方案,答案不會是方案,而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如今沒有找到原因就拼命的開出一堆方案,如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不僅會讓發展失去方向,也會讓民眾不知所措,更加不可預料未來的發展,進而懷疑並且失去信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