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一月反思,終於完成了馬拉松

摘要:給自己壓力,終於完成了半馬


字數:不重要,都跑完了

跑馬拉松究竟是在跑運動,還是再跑一種較勁呢?這天我完成了渣打半馬馬拉松,也算是給2017目標劃下了句點。半馬:2小時14分鐘。(忘記拍了,趕緊補一張)


自己常在河堤旁邊跑,但是總沒參加過正式的比賽,儘管先前報名過了三次,但都剛好遇到忘記,時間搞錯因素沒去。說白了,就是太輕易饒過自己了,所以在17年設定這目標,最終在18年完成了。沒別的,就是為了跟自己較勁。

用什麼策略在跑步?跑步過程中,秉持著一個信念,那就是就算跑得再慢,只要保持前進總能贏過不少人。路上會發現蠻多人停下來的,有可能是累了或是不舒服,但時如果可以,不防放慢腳步但是持續跑,因為只要持續前進,就算是慢也會比不動的人前進的快。跑馬拉松,是跑相對的能耐,而不是最佳的能耐。

上坡與下坡會是最好的超過一大波人方式。很多人不喜歡上坡,因為坡度大,所以會比較累;相對的,下坡會比較陡,所以步伐小。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可以在這邊加速,也可能會贏一大波人。這是在跑步時發現前進時超越最方便的地方。

馬拉松會是一種運動?還是社交表現。這次為了參加馬拉松,再穿著上花了約三千元,買了特別跑步的褲子,與一件外套,儘管因為太冷,所以最後都沒有穿到。然而,這個經驗讓我注意到,原來這個看似只要穿上布鞋就可以跑的活動,被我看得太簡單了。

事實上,因為跑完步大家會拍照與上傳,所以會發現蠻多人穿著是蠻有講究的。從帽子、眼鏡、頭巾、運動背心(女生還有小背心)、緊身褲、小腿束酷與一雙帥氣跑鞋。在顏色上或是搭配上,由其亮眼,都是螢光藍或是綠,即便是襪子也有螢光粉紅襪。而這些花費,也帶動出周邊產業發達了,難怪說馬拉松帶起的是百億商機。

這些表現,讓我頓時理解到『賣場裡考古學家』這本書有寫道,三年前,Nike總經理說到一個現象,就是『關注那些去瑜伽房的人』,那時看不懂這句話,書中有說明道社會對於運動『競爭』的太不已經不同了,更多的是一種生活體驗。

如今,大家對於馬拉松非要跑到特定秒數的心態也變了,更多就是『我參與,我打卡,我照相,我這天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熱血』。無疑的,體驗,社交影響讓馬拉松的意涵,在今天,不再只是運動了。


這是第一場,之後預計會在澳洲馬前多報個兩場馬拉松,這樣也就完成了練習,去跑澳洲馬拉松應該不會太累。2018的第一個月目標『跑完半馬』完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