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定位,與自己的定位

了解自己的公司定位,或是產業定位其實並不容易。一個菜鳥來說,工作大概兩年才有個小感覺。今天,一樣在通勤看書,翻開以前看過的一本書,叫做「一個人的電商」。突然,看完前兩章後,我才明白究竟電商大概是在幹嘛的,而更明顯的是,我腦中突然出現了以下面的認識:

1.      自己的公司單位的部門原來是處於一個網路流量時代中:變現的腳色。
2.      自己賣的產品原來特性是:幫助聲譽高潮的(短暫捧紅的腳色)
3.      自己是處於最末段的環節。但是卻非是最重要的。
4.      自己賣的東西或是腳色,其實也只是眾多渠道之一。


想想,原來自己是這麼渺小啊。但是換另一個角度,這樣的工作也是站在一個有剛需性的環節上。因為產品要是不紅,誰能看的見呢?而我賣的東西,就是這樣的一個幕後推手。


那麼,作為這樣的幕後推手,回到目標上,來到這公司我究竟要學點什麼呢?這個問號看似成立,但是今天聽到了故事後發現,事實上,這是不成立的。


有個朋友的朋友,聽她聊天後知道,原來主管叫他一個技術人員去做銷售,而身技術人員的她,相當的上進,嘗試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好銷售。但是因為本身沒有學過任何銷售等,再加上主管都不教,所以他開始抱怨起來,並說到,因為主管都不教,所以她根本學不會怎麼銷售。並且直嚷到,她很會吃苦,只要能學東西,那麼她都願意承擔,最怕學不到東西。


當下,所有聽到這位小姑娘抱怨的同事,每個人都安慰她,希望她更堅強。而我也不意外地安慰她,很正常的舉動。但是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事後,我才發現,原來是她把「學不到東西,當成是她要不要做這件事情的重要依據」。


這個觀點在職場中對嗎?我不知道,但自己管過人後,就覺得職場根本不是給人學東西的地方,說白了,沒有人願意找一個要來學東西的。很殘酷,所以往往也只能偷學。因為,職場中學習的任何犯錯成本,都是用客戶的信任與預算去彌補的,站在老闆或是公司的立場,這都是很難接受的。


抱持這觀點後,在看待自己究竟是要在職場得到些什麼時,我不再用作是來學東西來做思考。而是,本來不是學東西,那麼有任何學到一點都算是自己賺到;也正因為不是被動地別人給於學習或是事情才去做,自己就會更積極的去找相關學習機會,同樣的也更珍惜。


更重要的就是,認識到公司中自己的腳色中應該要做的,就是把事情搞好。而要學,那可千萬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實習生,那就該用力聽;新人,那就埋頭幹;主管,那就要有擔當;領導人,別用戰術掩飾戰術偷懶。


也就是,清楚方向後,各有所需,各有所取的方式來看待學習,或是發展。我覺得某種時刻,也將更為清晰或是明確。正如同我清楚我的公司定位了,原來就是那樣,所以,我應該要學習什麼呢?如果公司沒法給我的那我自己可以給自己什麼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