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42】關於思考事物的本質(上)
摘要:抓本質先找規律。抓本質就是找不同,找不同就是需要對比;找規律就是求相似,要求相似就要做類比 字數:1057 追求本質,這東西不容易,因為相當多的人愛講說做事情要追求本質。只是重點來說究竟要怎麼做? 本文也將歸結這段時間看過相關書或是文章中,對於追求本質態度的具體操作方式: 1. 簡單思考(LINE執行長) 論點:你笨,就是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簡單思考:就是掌握事物的本質 具體方式:思考會讓你感受到幸福的事情。那就是本質了。 困惑:什麼是『幸福』呢 2. 本質思考 論點:什麼是本質?就是根本性的東西 具體操作方式:藉由系統的角度去思考,並且可以藉由畫圖方式,來表現事務的起因,變動原理,畫出來後就能理解到變化是多變因的。 困惑:本質思考和系統思考有什麼差別? 3. 失敗的邏輯 論點:失敗是因為沒有清晰目標,缺發目標自然無法持續;同樣的,也就不可能掌握所謂的事物本質而成功 具體操作:提供一個因果輪的方式。第一:設定一個清晰可量化的目標;第二:注意這件事情中所有的變因影響;第三:擬定策略開始實踐;第四:實踐;第五:建立回饋系統進行修正 4. 許宸學習分享: 論點:抓本質先找規律。抓本質就是找不同,找不同就是需要對比;找規律就是求相似,要求相似就要做類比 具體操作:針對特定的議題,想要研究的東西或是產業等,先專一的做出一個比較。未來就能以此作為參照。 困惑:二者有點像,思考時可以怎麼做? 本質思考,聽到爛掉了,但是怎麼樣比較具體的操作,這是目前自己也在不斷思考的一件事情。上面四本書或是文章分享中,會發現都會有個共性,那就是掌握核心前必先有參照。 而所謂參照就是先要有個參照假定,這邊也就會在連結到了所謂的『假設性思考』,其實所謂的假設性思考,也就是在往本質進行逼近的一件事情。 因為本質事情本身就無法那麼容易得知,所以要去不斷的試驗,而在既有的假定標準中,建立一個比較基礎,再跟現實進行比較就能夠知道究竟合理與否。如果不合理,也就能在進行修訂,而在最後逼近本質。 (案例) 最近如果到了信義區,尤其是在威秀附近,會看到蝦皮大打的廣告,上面有幾具相當顯眼的文案,那就是『連為衛生紙都在這買了,為什麼還要去扛數十箱的衛生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