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的方法:整理書櫃
整理書籍對我而言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因為將各式各類的書籍排好還有依著種類進行分類,對我來說就像三兵點將一樣,而我就是最後將他們排好位置的大將軍。當然,我可能是歷史故事看多了,更重要的是將書籍整理好,我可以知道自己究竟是看了哪些書,反映出自己當時的心境與想法。 原來,我關於商務管理類別的書籍佔了一個櫃子,總計四層,其中商界人士的自傳就佔了一層了。這些書籍根據我先前在書皮寫下的購入紀錄,多數都是在畢業前那份南港實習工作時買的,現在想想,之所以買了這麼多的類似 : 如何做好管理 .. 如何做好筆記等等這類的書,是希望在當時可以有更好的表現,這類書籍就想是個短期補給品吧,看得快,但是影響卻也短暫僅止於工作了。 另外,有一層的商業人士自傳,例如 : 每個人應該都有的賈伯斯傳,馬雲傳,特斯拉創辦人,王雪紅,貝佐斯等人自傳。這些人無不是當代最有錢和最具影響力的人了,看這些書很明顯的,一來我是希望可以認識他們,二來我也是希望了解在他們之於我年紀時,究竟都做了些什麼而有了根本性的不同,而這樣的參照學習,也發現其多數人在這年紀也都不慎清楚自己的未來等,這似乎讓我心安一點了,但怎麼過幾年後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 這是我所擔心的,直到如今,我也不斷地去看自傳對我所想要了解的人,更進一步去學習例如 : 成吉思汗,或是坂本龍馬。其中又以坂本龍馬為例,這個人的生平雖然僅 40 歲不到,但是其功績與處世性格卻是我相當喜歡與希望為之的。或許這就是看自傳的好處吧,雖然看的是別人的一身,但是想的卻是自己的餘生活法,如此,用別人一輩子來觀照自己一下,豈不是便宜嗎。更重要的,不同時期的觀照法,更會反映出自己的價值觀變化趨勢,當然前提是,別忘了買書時務必寫下購買日期或是相關的心情與地點,這都有助於後來的一個反思檢視。 我將書做歸類,就是將自己的性格做檢視。因為書籍的類別有的時候並不明顯,往往很難立刻找的一個明確的類別。正如我的四個書櫃中,一櫃是放歷史的書籍例如 : 明史,乾隆傳等。第二放商業書籍 :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等等;第三櫃是放文學書籍 : 源泉,餘生將盡等;最後一櫃就是有類是文學和商業結合了,戰敗者的觀點,必然等等,敘事手法偏向文學,但又有點商業等書籍,還有如何教你看畫等等。這樣的書籍處理起來我會統統給它放在一層中,當然,會按照類別有分成左右兩邊,如左邊更加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