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出息的時候就容易煩躁
我覺得這是我現在的寫照,每天都是在想怎麼變得有搞頭或是有出息。
面對這樣的問題,這應該是所有工作不久的人都容易遇到的問題。昨天和一位在大陸上海工作的朋友吃飯,大家聊得相當開心,只是開心歸開心,大家都知道背後代表些什麼,那就是一群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還是相當迷惘的;對於社會的變化還是有些好奇與擔心的。
會後,這位朋友問到「你覺得我和先前有什麼樣的變化啊?」她問的一臉相當的認真與沉重,可以理解,當一個人到外地工作後,往往最擔心與最好奇的就是怕忘記自己或是不認識自己。
因為在外地工作,接受了不同的價值觀與環境,對於既有的事物觀念或是想法,或多或少都有了轉化。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到了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那麼對於物質的偏好,心靈的變化,會變化得格外明顯。而也因為變化的快速,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注意到自己的變化,就已然成為了變化的結果,並且面對新的變化了,最終不透過別人的告知,就更難認識自己究竟是成長或是沉淪了。
我跟她說,似乎變得更加沉穩或是會觀察事物了。何以見得呢?她這麼問到,我說那應該是在餐桌中少了過去習慣的爆走式笑聲或是抱怨了。想想其實蠻恐怖的,原來不是用嘴吧在吃飯,大家也都在用眼睛嚼著印象,看這印象是否有所變化。
針對這兩點,她沒有承認卻也沒有否認。卻也笑笑地說著,現在的她對很多事情似乎關心的程面也更加廣泛了,也正是這樣,心態上面對單一事件起伏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大了。同時也分享了在金錢關上與愛情觀上的轉化。
雖然朋友是問我她變得怎麼樣,但是當別人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時,在回答時也會不自主的比較,那時的我與現在的我。不禁的想,怎麼對方都如此騰達了,自己卻還是處於貧窮線以下呢。有點誇張,但用工作來進行比較,總是以一種莫大放大鏡來看自己一般。正如同標題所言,人因為沒出席而擔心過多,最終會顯得暴躁。
或許就是因為還沒有出息,所以這段時間總是在想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隨時反思與進步,並且少看朋友圈動態,因為那些螢幕前的人前表現,往往令自己顯得很悲脆。當然,我清楚自己的能耐,也不會淪落於此,得奮起,一定得奮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