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ge+心得
有人說,安排總跟不上變化,一通電話就可能改變了全部,的確,有時遇到好老師的幫忙與指點,確實可能改變許多可能。 今天早上,幸運地接到老師的電話,分享一個「兩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與菁英合作培訓班」計畫的活動參與機會,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過企家班的加流會。 第一站,即到了台泥大樓中的「 Garge+ 」,。「 Garge+ 」由長期投入於青年創業家精神養成的時代基金會所辦,在這邊,他們致力打造,一個創業家互動與連結的創業生態圈,提供充足與完善的業師輔導,創業諮詢,募集資金,資源連結與網絡互助。也視個別創業的創業進程提供了不同的服務與協助,如創業初期的學生組,則有為期 10 個月的培訓進賽,最終選出 17 位的選手出國進行交流與培訓,為青年學子奠基創業家的思維,及早開拓國際級的視野;為正式全職創業家提供舒適的創業空間,與相關資金的協助媒合。在空間介紹的過程中,許多來台灣交流的陸企董事也非常羨慕這樣舒適的創業場所,頻頻嘆到與過去的創業環境相比,台灣的青年確實舒服許多,在設備社與場地上都有著相當合適的空間,無論是提供開放式的討論空間及有明亮敞開的長桌可以討論;或是,想要進行一場即時的公眾演講,則有個木質地板打造的小演講中心;或是即將要進行投資洽談,也有隔音相當好的獨立辦公室。毫無疑問,在硬體上,這邊是創業家的天堂。 當然,硬體的完善是基本,更重要的是內容的健全與紮實。因為活動的關係,有幸與諸多為董事長聽到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先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產業化」的演講,了解到大企業家的思維了。簡報的開始,我即不斷地思考,究竟,要和兩岸的創業家老闆們分享,究竟什麼是重點呢 ? 因為創業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建立出一個宏觀的思維邏輯,而唯有建立背後的思維邏輯,才可能使創業營利,營利並永續,永續且有助於社會共榮。而在分享與企業老闆對答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想像力,價值觀,與市場調整,這三點是我聽完講座並與諸位老闆後的心得。 首先,「想像力」簡報的開始,講者花許多的時間說了序言,講授為什麼創業重要,並且分享了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演替,帶領大家討論,在未來的十年什麼產業會消失與存在,討論地過程中也相當的激烈,「郵政,電報,傳統相機等」此起彼落。過程中,也指出,面對這樣的轉變狀況,現在的世界面臨的老年化,少子化,資源消耗是否可能有新的應變商業模式...